随着“80后”适婚年龄的到来,“80后”离婚在离婚案件中已占有一席之地,且呈现出一定特点,如父母全程陪同对簿公堂,甚至邀来亲朋好友举家助威。法官们唏嘘不已:“小夫妻打离婚官司,法庭上吵架的竟是双方父母,当事人自己竟像没事儿人似的。”司法实务调研还发现,“80后”结婚5年内便离婚的占80%
近日,又一起“80后”离婚案在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人民法院开庭。
原告小胡认为妻子不顾家:“一声不吭回了娘家,一住就是两个月,这样的老婆有什么用,离掉离掉。”
被告小王说:“老娘生病了,女儿回家照顾自己的娘有什么错,你们家怎么这么挑理。”
高离婚率
“80后”结婚5年内80%离婚
然而,在这起“80后”夫妻离婚的庭审现场,坐在当事人座位上的原、被告话语不多,旁听的双方父母、亲戚却一言一语地针锋相对,情绪激动。
原告小胡出生于1984年,被告小王出生于1985年,两人原先都在本地一家工厂上班。双方在热心同事的撮合下确立了恋爱关系,到了适婚年龄后,2009年年初,两人登记结婚,家里为他们办了一场热热闹闹的婚礼。
婚后,小两口与公公、婆婆住在一起。居家过日子,“80后”年轻人和公婆共住,难免会因为观念、行为方式等家庭琐事发生矛盾。
小王从小在娘家娇生惯养,做家务并不是很在行,不是碗洗不干净,就是把饭烧糊了。婆婆觉得给儿子娶了媳妇,家里的事情还是要她亲力亲为,心里对小王并不是很满意。一开始,大家还很克制。
今年3月份,小王的母亲生病,孝顺的女儿便回娘家照顾,事先没有和小胡及公婆讲清楚,令小胡家人极其不满。为了此事,双方家人相互指责。
5月底,小王回到公婆家里拿衣服,竟遭到婆家的驱赶。
“谁知道她会偷拿什么东西给自己娘家。”婆婆大声地说。就这样,双方发生了争吵,小王跑回娘家,倾诉委屈。
小王家也不是“一盏省油的灯”,便找了亲戚朋友到小胡家讨说法,结果双方竟相互殴打起来,两家关系由此彻底破裂。
因此,双方家长为了各自的颜面,力劝子女离婚。小胡家坚决不要这个媳妇了,小王家也不示弱:“这么难相处的公婆,世上罕见。”
诉至法庭后,发生了以上那一幕。法官觉得,小夫妻之间并不是完全没有感情,试图调解和好,但由于双方家长的坚决态度,小夫妻也同意离婚,最终法院调解离婚。
承办法官表示,夫妻俩仅仅是闹了点儿小别扭,在缺乏沟通的情况下,两家长辈出于对自己孩子的保护,将两个人的争吵上升为两个家庭的“战争”。父母的强势介入,引发或激化矛盾,使原本有望复合的小夫妻也无奈“被离婚”。
在司法实践中,“80后”离婚案件的数量逐年增加,案情形形色色,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80后”的思想和生活状态。
象山县人民法院一份结案的“80后”离婚案件调研报告中,结婚两年便离婚的占30%,结婚5年内便离婚的占80%。
法官在调研中发现,“80后”离婚大多数都没有什么积蓄,都还只是刚刚在社会上立足,结婚的婚房很多都是父母提供的,自己鲜有积累的财产。这也是“80后”离婚比较便捷的原因之一,没有财产分割,一部分人还没有子女问题的烦恼,只要双方同意,签个字就可以离婚。
离婚原因
父母干涉+视结婚为儿戏
“80后”是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的第一批独生子女的一种代称。
他们所经历的是一个特殊的时代,一个历史巨变的时代,他们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变迁,也在这变迁中承载着责任和压力。他们在改革开放中成长,接受了现代化教育,享受了来自祖辈父辈的宠爱。
如今,这一批人中有一部分已经成家立业,并逐渐成为社会的主力军。
法院调研发现,“80后”离婚案件中,除了双方父母强力干涉子女家庭生活之外,普遍存在婚前感情基础薄弱、婚后夫妻缺乏沟通等现象。
象山县人民法院民庭一位负责人说,他们审理的另一起案件中,原告俞某和被告周某经人介绍相识,相识3个月后登记结婚,刚结婚时两人恩爱无比,不久便因为钱财的问题产生激烈的矛盾。
随着两人矛盾的不断激化,最终两家人出动,闹上法庭。在法庭上,两人视对方为仇敌,甚至不愿正眼看对方,几个月前的甜蜜都可能让他们觉得厌恶。法院最终调解离婚。
网络社会造就了所谓的“宅男”、“宅女”,很多人下了班就开始和电脑“谈恋爱”,有些人甚至足不出户,使得社交面狭窄,难以碰到合适的对象。
父母急于儿女的婚事,便不断让子女相亲,部分人是出于自愿,部分人则是迫于无奈。大多数人在相亲中妥协,抱着“差不多就结婚了事”的心态,交往时间不长便登记结婚。但两人毕竟相处时间短暂,对彼此的性格了解得不是很透彻,在婚后的共同生活中,才发现性格不合,不断产生各种各样的矛盾,最后闹得不可开交。
还有一些案件则反映出另一种情况,部分“80后”在外打拼,有很强烈的孤独感,在工作和生活中碰到一个能在感情上给他们带来安慰的人,很快就走在一起。但是这往往并不是真正的爱情,只是想找个人相互依靠、相互慰藉。一旦结了婚,面对生活的琐事,这种相互同情的情感难以支撑家庭,婚后的各种矛盾容易使他们剑拔弩张,从相互依靠到相互伤害,最终走向婚姻的边缘。
法院调研还发现,“闪婚”反映出时下一些“80后”对婚姻缺乏成熟的思考及应有的慎重,视结婚为儿戏。他们相识不久便相约走进婚姻的殿堂,当一过热恋期,爱情碰上现实生活,对彼此的不满便随之而来。
很多“80后”是独生子女,从小在祖辈父辈的呵护关爱下成长,在生活上、情感上很少受过挫折,也很少经历过什么磨难,这使得他们在心理上有很强烈的优越感,习惯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包容和奉献精神。
两个独生子女一旦成立家庭,往往在生活中会因为意见不合,各执己见,互不退让,指责对方的不足,使小矛盾升级为家庭战争。
法官指出,婚姻是两个人的事情,这也许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一桩婚姻,不仅牵扯着夫妻双方,还关系着两个家庭的利益和喜怒哀乐。因为夫妻任何一方在结婚之前都有一个原生家庭。有些离婚案件中,离婚的原因并不是因为夫妻感情不好,也不是因为夫妻闹矛盾,而仅仅是因为双方家人之间的不合,两个人最终不得不分道扬镳。
“80后”高离婚率在现实生活中不断地上演,令人深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