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涉外家事法律服务”微信公众号
发布时间:2018-12-29
以下内容来源:“Wealth财富管理”微信公众号(ID:yixincaifuguanjia)
原文名称:《今日头条 | 儿媳李嘉欣哭晕!香港富豪许世勋去世,420亿遗产不分独子一毛?》
12月7日,有媒体证实香港传奇商业大亨许世勋近日离世,享年97岁。很多人可能对许世勋不熟悉,但一提到他那“靓绝香江”的儿媳妇李嘉欣,大家一定不陌生。
公开数据显示,老爷子去世之后留下了高达420亿元的遗产。奇怪的是,作为老爷子的在世独子、李嘉欣的老公许晋亨并没有资格继承这笔遗产。老爷子不给儿子留遗产,竟然是为了让儿子以后不至于“饿死”……
这是为什么呢?
富过百年的书香豪门
和香港其他地产起家的豪门不同,许氏家族总被冠以“书香门第”的名声。在晚清时期,许氏家族就家世殷厚,后来辗转至香港,家族也不坠荣光。到了许世勋父亲许爱周这一辈,已经是香港“四大船王”之一。
作为香港船王许爱周的幼子,许世勋从小便吃穿不愁。不过与很多纨绔子弟不同,许世勋并没有因“生在终点”而只顾贪图享乐,反而勤奋、有担当,一个人支撑起了庞大的家族业务。
许世勋除积极参与家族生意外,还曾任恒生银行董事、《南华早报》主编、香港电灯公司及汇丰银行董事,以及汇丰银行董事局副主席。
目前,许世勋家族财富主要来自商厦和豪宅。他私人曾拥有富丽华大酒店232万股、恒生银行600万股、海港企业69.6万股;许氏家族还在港持有多项物业,价值逾420亿元,光是位于中环那幢有“医生大厦”之称的中建大厦,估值就达132亿元。除此之外,许世勋旗下还有一栋著名的房产——有“香港第一豪宅”之称的大浪湾道10号大宅!
许世勋在香港富豪界颇有厚望。和其他富豪不同,这位老人颇有古风。他只有一位结发妻子,一生恩爱到老;他不爱奢侈品,喜欢逛平价商场,还和店家砍价。
不学无术的独子+有野心的儿媳
许世勋在48岁的时候才有了儿子许晋亨,老来得子,当然相当的重视。许晋亨从小就赢在了起跑线上了,还被送往国外深造。然而,这位富三代却不学无术,不务正业,吃喝玩乐倒是样样精通,但是做生意则是完全不行。
许晋亨是有名的“多情公子”。回国后,他不时的和娱乐圈的里女明星传出绯闻:刘嘉玲甘为其当家庭主妇,与赌王之女何超琼举办世纪婚礼,这场豪门联姻最终走向破灭。然而,许公子情场依旧翻腾,不久之后将香港第一美女李嘉欣娶为家中娇妻。
许晋亨和李嘉欣大婚照片
李嘉欣“靓绝香江”,年轻时身边追求者无数,非富即贵。李嘉欣从不隐藏自己的“野心”:自己想要找的男人一定要事业成功。因此,从刘銮雄到许晋亨,无怪乎大美人的男朋友都是富豪了。
虽然如愿以偿,嫁进了豪门,不过李嘉欣却没有得到她想得到的财富。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是因为她那聪明的公公,做了一件聪明的事情。
420亿体量的家族信托 可怜天下父母心
一个风流纨绔的儿子,一个野心勃勃的儿媳,让许老爷子担心不已。这让他不得不提前作出安排。
许世勋去世前已经把财产都分配好,他将420亿遗产全部(也有说法是大部分遗产)变成家族信托基金。许家每个人每个月能领一笔生活费,其他的资金则有基金会打理,据悉现如今许晋亨和李嘉欣夫妇每个月可以领到200万左右的生活费。
而李嘉欣和许晋亨所住的那栋7亿的豪宅,许世勋也没有分配给他们,这栋豪宅仍然由家族享有。
没有分到钱,甚至连房子都不属于自己——这意味着,李嘉欣费尽心思地嫁入豪门,到头来却“竹篮打水一场空”。
而对于老爷子许世勋来说,房子的使用权,外加每月200万生活费,足以保证独子衣食无忧。这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
家族信托为什么在香港那么受欢迎?
香港远远不止许晋亨一个这样的富三代,也不止一家富过百年的家族。他们财富传承的奥秘就是在于他们家族的信托基金。以李嘉诚家族为代表的四大家族,都设立了家族信托。而邵逸夫、刘銮雄等大佬,也无一不是用家族信托安排自己的身后财富。
李嘉诚家族信托基金控制着长和系22家上市公司,总价值超过600亿美元。李嘉诚退休后,将这家族信托基金的受益权全部归予长子李泽钜,实现了家族企业的完美传承。
在香港还有一个著名的家族信托基金:利希慎家族信托基金。利家可以在香港富过上百年,而且至今家族成员依然富可敌国,就是因为利希慎去世之后,他大夫人将家族财富建成了信托基金。
利希慎当年靠贩卖烟土成为香港首富,积累的财富足以撼动整个香港澳门,利希慎在80年前买下了香港澳门的大量土地跟物业,比如说如今整个香港铜锣湾几乎就是利家的资产。
利家将这些资产全部打包,组成信托基金,多年来只租不售,信托基金不停成长。利家的后人光是分红就已经吃不完了。
在香港,家族信托如此受欢迎的原因在于:既能实现家族产业的传承,又完美隔离开了“人”的风险。
子孙或许会平庸、婚姻或许会不幸,但是家族信托可以完美绕开这些不确定性激流险滩,到达一种确定性:财富一旦被放入家族信托这一保险箱内,可以完全按照设立人的想法来分配。纵使百年之后,依然能够庇荫家族众人安稳度日。
记者:刘陈希婷
责任编辑:吴丽华
主编:冉学东
以下内容来源:华夏时报
原文名称:《许世勋离世再现财富传承经典案例 政策改革倒逼国内家族信托发展》
华夏时报(chinatimes.net.cn)
记者:刘陈希婷 北京报道
近日,香港富商许世勋离世,其遗留下来的亿万财产也再现教科书式传承案例。
据公开资料显示,许世勋很早就开始了个人财产安排,成立了一个总资产超过200亿的家族信托基金,将名下多处豪宅及资产归属于此基金之下,包括自己以及儿子许晋亨目前正在居住的两套豪宅。他规定,所有分配到个人的遗产都必须以基金的方式管理,每个人每个月能领一笔不菲的生活费,但任何人都无权去支配信托基金。也就是说,即使许世勋遗逾百亿资产,其家族也不会出现所谓的“争家产”大战。
但反观内地,许多企业家对财富传承的准备明显不足。来自普华永道的数据显示,国内仅20%的企业制定了接班人计划,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49%。可以说,作为高净值人群中最为重要的组成群体,国内企业家对财富的传承缺乏考虑,对家族信托更是知之甚少。
国内市场开拓不足
据了解,自2012年国内第一单家族信托落地,其发展一直不温不火。根据普益标准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近30家信托公司存量的家族信托规模合计仅为500亿元,存量产品数约在3000单左右。
不过,以可投资资产超过1000万元作为高净值人群标准,据贝恩咨询测算,截至2017年末,国内将有187万高净值人士并坐拥可投资资产共计58万亿元,且考虑2009——2017年,高净值人群通过专业机构管理的财富占比从40%以内提升到60%以上,未来财富管理增量需求将持续增长。
也就是说,面对如此巨大的财富管理需求,国内信托公司存在着对家族信托市场严重的开拓不足。某上市信托公司高管认为,与海外成熟模式相比,当前我国的家族信托尚处于摸索阶段,相关财税制度、法律法规、信托财产独立性、财产所有权等问题仍有待解决。
该高管表示,目前国内市场上存续的家族信托多为资金型家族信托以及保险金信托,对股权、不动产、另类资产等家族信托产品涉及较少,更近似于一种包含资产配置、税务规划、投资管理等高端金融服务的综合金融展业模式,而不是国外通常意义上带有强烈财富传承色彩的特殊目的载体。
实际上,在国内推广家族信托并非易事。建信信托一内部人士对记者表示,目前国内家族信托业务的客户群主要以民营企业的企业主为主。在发展该业务过程中,阻力主要来自客户对于财富传承、家族信托的结构及运作还不够了解,担心家族信托无法实现其财富世代相传及公益慈善的意愿。国内客户目前主要以富一代为主,对财产的保值增值的主动权还不想放手。
政策发文鼓励“破冰”
今年8月,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加强规范资产管理业务过渡期内信托监管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37号文”),该通知明确家族信托不适用于资管新规,并对家族信托进行了明确定义,对其目的、内容、委托人、受益人和财产规模等重要要素作出了规范。
这是监管层对家族信托首次进行的明确界定。面对最新政策,诺亚家族常务副总经理赖楷祥表示:在年初资管新规出台之后,一片肃杀寒冬冷冽之气似乎笼罩着整个信托行业。此次监管出台的“37号文”有关于家族信托的政策犹如破冰而出的新芽,让我们非常乐见与欣喜的是,新政明确了国内家族信托的定义,对于国内家族信托行业起到非常明确的指导意义。不仅在短期,甚至长期来看,将会利好真正合法合规开展家族信托业务的机构。
实际上,家族信托业务在国内虽然发展时间不长,但随着超高净值客户对财富传承的日益高度重视,许多信托公司及金融机构都纷纷加入到了这支业务的队伍中来。目前国内家族信托业务主要有两种模式,私人银行主导和信托公司主导,第三方、券商及家族信托办公室也在加入这个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12月2日《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的正式发布,也在倒逼整个信托业转型发展。上述高管表示,作为财产增值、传承以及隔离的家族信托,其功能性日益显现,而信托公司也不妨利用制度优势,大力发展家族信托业务。
关键词:涉外离婚 涉外离婚律师 涉外继承 涉外继承律师 财富传承律师
|